做出陆羽年代那样的茶
人物名片
黄柏钧
台湾蓝鹊茶负责人
阿拉善SEE2016年度创绿家
台湾大学的高材生,蓝鹊茶的创始人,台湾茶文化的推动者,这些都是黄柏钧的标签。如今,他身上的标签又多了一个——SEE2016年度创绿家。
对他来说,成为创绿家,意味着他的蓝鹊茶公益事业真正地被大陆主流公益圈所认可,也意味着他的生态保育事业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因喜爱登山观鸟,黄柏钧经常到离台北不到40公里的风景秀美的山区坪林。坪林因地理关系,茶农制茶技术相当文明,属制茶一条龙,在台湾茶史上数一数二。
坪林茶农早年从福建安溪搭船来到台,落脚定居后更将制茶技术带来坪林。台湾地区制茶技术比赛,坪林茶农经常得到冠军。坪林具有丰富多元的中低海拔生态资源。坪林的地理与气候文化因素,茶的产制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区民80%以上与茶相关,茶园面积近983公顷。坪林茶产区占全台湾有机茶产量之8.85%,占全台湾有机茶面积之12.92%。有机茶园以及生态友善茶园是虫鱼鸟兽重要的栖息地。
“台湾蓝鹊是在茶园这边附近生活的一分子,一个茶叶只要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的时候,就非常多的小虫会在上面出现,台湾蓝鹊就会在茶园的附近去吃那个虫。所以我们叫做台湾蓝鹊为您选茶,事实上就是万物在茶园里面享用食物之后,剩下的茶叶是给人类来喝茶的。”
作为文山包种茶的产区,坪林农人世代种茶,但施用农药化肥、机器作业炒茶,现在的生产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农法。1960年-1970年,为增加茶叶产量、降低成本,当地扩大茶园面积、使用化学药剂。农药与花费施放造成的食物链毒害。扩大茶树种植造成水土保持的流失。2006年雪山隧道开通,使坪林成为茶叶销售量逐渐减少。当地居民希望多游客前往坪林消费茶叶,但事与愿违,不但坪林人口流失,且带走大量当地居民。
“坪林乡村,对世人来说已经意味着是边缘化的、经济衰败的、人口外流的……这非常令人遗憾。乡村价值如何重现?乡村还能有怎样的‘非分之想’?”危机之中找契机,黄柏钧想,或许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帮助一下坪林乡村的发展,他带着同学们,开始了创意的过程。
“在唐朝那个年代没有农药、没有化肥,那就是陆羽年代那样的茶,我们要找出茶的原汁原味。这就是所谓的台湾,常常我们用口语台湾话讲就是古早味,找出台湾茶的古早味。”黄柏钧总结道。
黄柏钧带领一批台大的同学开始了漫漫征程。这群建筑设计城乡发展规划专业的高材生其实原本并不懂茶。但为了要做成这件事情,他们就去台大图书馆,把所有跟茶有关的书都借出来,看完就一本一本逐本逐本去看,然后组读书小组逐本去研读。他们还真的去认养了一片茶园,然后从头到尾开始去关心茶园,整天跑到山上来锄草,给茶树洗澡,真正用心照顾茶园。
由此,一些茶农对他们建立起了初步的信任,开始不施化肥农药,用有机的方法种茶。学生们也找到了要和茶农订货的采购商。
一切似乎还算顺利,但就要签约的那一周,采购商却反悔了。原本商定的采购茶农400公斤茶,似乎就要成为泡影。黄柏钧和同学们不想茶农有被欺骗的感觉,他们也不希望“台湾蓝鹊茶”这个名字就这样从这片土地上消失了。于是黄柏钧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他瞒着家人,个人贷款两百万台币,高价买下了茶农的蓝鹊茶。
如何种植出真正不使用任何农药或化肥种植的茶叶?如何让坪林生态村成形?如何为坪林的茶找到通路?如何让更多人了解生态农学概念?这些都是摆在黄柏钧面前的重大课题。
黄柏钧和同学们研究后,逐步形成了思路。他们认为,蓝鹊茶想要做成三件事,“一是挑战过去‘无人无农无文化’的美式保护区思维,因为文化、农业是与大自然共同成长出来的,这其中,摈弃资本主义脉络的农产品就是关键;二是想改变由消费者定价的思维,而由农业生产者、环境运动者来定价,以此摆脱以量制价的市场思维,把环境外部性放进去;三是面对在资本市场下代工工业的方式,创建一个新的品牌。”
为此,他们开展了小区参与模式的科普研究。在生态农业方面,他们以高校技术和科研为支撑,进行了大量比对研究。比如由东北大学博士后田端理研究蓝鹊茶的指标物种红圆翅锹形虫幼虫,由台湾大学园艺系探讨农业花费与茶园间鸟类多样性的关系,英国牛津大学也有同学研究鸟与虫的确切关系。
在与茶农的沟通合作上,他们利用契约耕作、茶园认养的方式向茶农收购茶叶。还定期去坪林拜访茶农,帮助茶园工作。茶收成时节,和茶农学做茶。这些台大的学生还对茶农的孩子进行课程辅导,期许他们在吸收知识后,将来具备能力反馈家乡。目前,已经有12位茶农、17片茶园参与到了蓝鹊茶计划中。
而为了让更多人能亲自了解坪林,台湾蓝鹊茶也举办了多次“茶学体验活动”透过一整天的行程带大家认识坪林、生态导览、体验茶的制作、品茶,同时诉说台湾蓝鹊茶的故事。
对于那些没有时间参与,却对茶有兴趣的人,台湾蓝鹊茶团队也正在研发栽种茶园的手机APP,让使用者透过行动装置来栽种自己的虚拟茶园。另外,他们还联合音乐系的老师同学,进入田野捕捉大自然以及茶山水的声音,为坪林制作声音地景CD“听见坪林”。
在茶叶的销售方面,他们自行设计了镶嵌蓝鹊图样的精致包装,固定在弯腰农夫市集摆摊,架设PCHOME的网购据点,除此之外,在某些咖啡厅,也可以点到台湾蓝鹊茶的产品,甚至在架上贩卖蓝鹊茶的茶包。这是蓝鹊茶团队所推广的“咖啡挺茶”概念,让现代人抹去“茶是老人在喝的”的想法,使大家在充满情调的咖啡厅、与朋友闲聊之时,除了咖啡也能点上一杯台湾蓝鹊茶啜饮。目前,已经有几十家咖啡店支持他们的理念,愿意代理蓝鹊茶。
采茶体验、生态之旅、古法制茶、打工度假,黄柏钧和同学们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对大众进行环境教育。但他们深知,真正将生态土地保护坚持并推广下去,前方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挑战之一,品牌建立原以NGO方式进行,缺乏茶品贩售商业资本的累积性。因此,黄柏钧的团队于2015年正式成为社会企业,主要工作就是行销与茶学推广,推动流域收复并落实永续生态理念。
挑战之二,品牌建立初期建构出完整生态村概念,但是将坪林共12个小集水区流域进行收复,需要资金作为有一定规模的收茶资本。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黄柏钧针对未来策略,一是自我组织扩大,二是影响其他盘商,通过扶持茶农自我管理、提高招商能力、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等,共同建构与茶农共同创造的在地品牌。
挑战之三,台湾市场规模受限,如何将重视农业与生态的环境教育理念,乃至于将无农药/有机认证的蓝鹊茶茶叶行销至世界,强调“以在地通往世界”的具有地理标示的品牌建构,是团队的另一个挑战。
成为阿拉善SEE 2016年度创绿家,不但在资金上给了黄柏钧许多支持,也由于阿拉善SEE的认同,蓝鹊茶进入了大陆的视野。这意味着,“以在地通往世界”的发展策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茶文化、坪林生态、环境永续的茶学体验与环境教育活动,刺激在地观光产业并深化对自然保护的认同,协助坪林茶园传统经济生产的转型。”前方的路,黄柏钧将走得更踏实。
有这样一群人,正在为家乡的环境而坚守,默默无闻、风雨无阻。他们相信,有行动,就会有改变。阿拉善SEE基金会发起的“创绿家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旨在发掘和培育中国环保公益领域新生力量,协助那些关心环境和家园的创业者们(团队)更为成功地度过创业阶段,从而推动环保公益的行业生态更加健康、多元,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环境保护目标。资助家乡环境的守护者,就近参与环保活动。我们相信,坚持就会改变。
让每一片蓝天都有人关心,让每一条河流都有人守护。
一起守护家乡的碧水蓝天,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加入我们吧!